top of page

【科技速解】先進封裝是什麼?揭密 CoWoS 與 Chiplet,AI 晶片戰爭的勝負關鍵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3天前
  • 讀畢需時 7 分鐘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過去數十年,我們習慣了電腦、手機每隔一兩年就會有驚人的性能飛躍,這背後是「摩爾定律」的功勞——也就是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 18-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但現在,這條黃金定律正撞上物理極限的高牆,單一晶片的性能提升變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昂貴。


先進封裝 (Advanced Packaging) 就是破解這個困局的答案,它不再執著於把單一晶片做得更小,而是像蓋高樓大廈或規劃一個高效率的智慧城市一樣,將多個不同功能的小晶片(Chiplets)聰明地「疊起來」或「拼接起來」,封裝在同一個基板上,這種作法不僅繞過了物理極限,更以一種全新的維度,實現了遠超單一晶片的強大性能。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先進封裝,NVIDIA 的 H100 GPU 將無法整合龐大的運算單元和高速的 HBM 記憶體,AI 的發展將會被狠狠地踩下煞車;理解先進封裝,就是理解 AI 時代算力軍備競賽的真正核心,以及為何台積電 (TSMC)英特爾 (Intel) 與三星 (Samsung) 等巨頭不惜投入數百億美元,也要在這場「晶片樂高」的競賽中搶下王座,這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是牽動全球供應鏈與你我投資組合的巨大變革。


ree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它解決了什麼關鍵問題?


想像一下,一個傳統的大型晶片(Monolithic Chip)就像一個什麼都自己來的「全能超級英雄」,它必須在同一塊矽晶圓上,同時精通高速運算、數據儲存、網路通訊等所有技能,這種設計面臨三大致命問題:


  1. 良率低落 (Low Yield): 晶片面積越大,生產過程中出現一個微小瑕疵就導致整塊晶片報廢的風險就越高,就像烤一張超大的披薩,只要一個角落烤焦了,整張都得丟掉,成本極高。

  2. 設計複雜 (Design Complexity): 要求所有功能都使用同樣最先進、最昂貴的製程來製造,既沒必要也極度浪費,例如,晶片上的某些控制單元可能用成熟的 28 奈米製程就綽綽有餘,但為了遷就核心運算單元,卻被迫跟著使用昂貴的 3 奈米製程。

  3. 訊號延遲 (Signal Latency): 在一個巨大的晶片上,數據從一端跑到另一端需要時間,就像在一個雜亂無序地的大城市裡通勤,距離越長,延遲越高,限制了整體運算速度。


先進封裝徹底顛覆了這個「單打獨鬥」的模式,改採「團隊合作」的策略。



它是如何運作的?(務必使用精妙比喻)


先進封裝的核心理念是「Chiplet (小晶片)」,它將原本一整塊的大晶片,拆解成數個功能單一、面積更小的小晶片,有的專門負責運算 (CPU),有的負責圖形處理 (GPU),有的負責高速數據交換 (I/O),有的則是快取記憶體 (Cache),然後,再用高超的封裝技術將它們組成一個超級晶片系統。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想像成組裝一支夢幻籃球隊


  • 傳統晶片:就像要求一個球員必須同時是頂尖的得分後衛、最強的中鋒,還要兼任控球大師,要找到這種百年難遇的奇才(高良率)非常困難。

  • 先進封裝 (Chiplet 模式):則是找來「專才」,一個是專門投三分的射手 (GPU chiplet),一個是專門搶籃板的中鋒 (CPU chiplet),另一個是速度飛快的控衛 (I/O chiplet),他們各自在最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再把他們組在一隊;更棒的是,得分後衛可以用最頂級的訓練方式(最先進製程),而中鋒可能用另一套適合他的訓練法(成熟製程),實現最佳的成本效益。


那麼,如何讓這些「球員」天衣無縫地合作呢?這就靠兩種主流的先進封裝技術:


  1. 2.5D 封裝 (像蓋平房社區) 台積電的 CoWoS (Chip-on-Wafer-on-Substrate) 為代表,它會先準備一塊中間層,叫做「矽中介層 (Silicon Interposer)」,這塊中介層就像一塊規劃好超密集微型道路網的高科技社區基地,然後再把各個小晶片(平房)精準地並排蓋在這塊基地上。這些微型道路(高密度導線)讓小晶片之間的溝通距離極短、速度極快,遠勝於傳統把晶片焊在 PCB 電路板上的作法,NVIDIA 的 AI 晶片就是用這種方式,將巨大的 GPU 和旁邊的 HBM 高頻寬記憶體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2. 3D 封裝 (像蓋摩天大樓) 英特爾的 Foveros 和台積電的 SoIC (System-on-Integrated-Chips) 為代表,如果 2.5D 是蓋平房社區,3D 封裝就是直接把小晶片垂直疊成一棟摩天大樓,透過極其微小的「矽穿孔 (TSV)」技術,像電梯一樣直接貫穿上下樓層(晶片),讓垂直堆疊的晶片之間可以直接溝通,這種方式最大程度地縮短了訊號路徑,實現了最高的密度和最低的功耗。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先進封裝的革命性在於它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了「設計自由度」與「成本效益」的黃金交叉。


  • 性能躍升:透過極短的距離連接不同晶片,實現了更高的頻寬和更低的延遲。NVIDIA 的 AI 晶片如果沒有 CoWoS,GPU 與 HBM 記憶體之間的數據傳輸就會成為巨大瓶頸,空有強大算力也無用武之地。

  • 成本優化:開發一顆大型先進製程晶片的光罩費用動輒數千萬美元。Chiplet 模式允許廠商混搭不同製程的小晶片,核心運算用最貴的 3 奈米,I/O 單元用成熟的 12 奈米,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與設計風險。

  • 上市加速:廠商可以預先開發好各種標準化的 Chiplet,像樂高積木一樣。客戶需要什麼功能,就組合對應的 Chiplet,能快速推出客製化的產品,縮短開發週期。這正是 AMD 近年來能快速崛起,與英特爾在 CPU 市場分庭抗禮的關鍵武器之一。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供應鏈解析)


先進封裝的戰場上,主要有三類玩家:


  1. 晶圓代工廠 (Foundries):這是目前的主導力量。

    • 台積電 (TSMC):絕對的王者。其 CoWoS 技術家族是目前所有 AI 晶片廠的必爭產能,市佔率遙遙領先。從 CoWoS-S, CoWoS-L 到 CoWoS-R,台積電不斷推出組合方案,鞏固其技術護城河。其 3D 封裝技術 SoIC 也已投入量產,瞄準更高性能的市場。

    • 英特爾 (Intel):強力的挑戰者。憑藉其 Foveros (3D) 和 EMIB (2.5D) 兩大技術,不僅用於自家產品,更希望藉由代工服務(IFS)搶奪市場。英特爾的優勢在於能將其製程、封裝、軟體進行垂直整合。

    • 三星 (Samsung):積極的追趕者。其 2.5D 封裝方案名為 I-Cube,3D 方案為 X-Cube。雖然目前市佔率不及台積電,但憑藉其在記憶體(特別是 HBM)領域的龍頭地位,具備提供「記憶體+封裝」一站式服務的潛力。

  2. 封測代工廠 (OSATs)

    • 日月光 (ASE) / 艾克爾 (Amkor) / 力成 (PTI):這些是傳統的封測巨頭。它們正積極投資於面板級扇出型封裝 (FOPLP) 等被視為 CoWoS 替代或補充的方案,主攻成本效益更高的應用市場,試圖在代工廠主導的戰局中找到突破口。

  3. IC 設計公司 (Fabless)

    • AMD:Chiplet 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與推動者之一,其 Ryzen 和 EPYC 處理器成功地利用 Chiplet 策略,兼顧了性能與成本,是其近年市佔率回升的關鍵。

    • NVIDIA / Apple / Google:這些巨頭是先進封裝產能的最大客戶,它們設計出越來越複雜的晶片架構,反過來也驅動著台積電等供應商開發更強大的封裝技術。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目前,先進封裝主要應用於對性能要求最高的領域,如 AI 加速器、高效能運算 (HPC) 伺服器、高階 CPU/GPU 等,預計在未來 3-5 年,隨著成本的降低與技術的成熟,將逐步滲透到高階智慧手機、車用晶片等領域。


然而,挑戰依然巨大:


  • 高昂的成本:無論是 CoWoS 需要的矽中介層,還是 3D 封裝的精密對準,目前的成本都還非常高昂,限制了其在大眾市場的普及。

  • 散熱問題:將眾多高功率晶片密集地封裝在一起,就像把好幾個暖爐塞進一個小盒子裡,散熱成為極其嚴峻的挑戰。

  • 標準化:不同廠商的 Chiplet 若要互通,需要統一的介面標準。目前 UCIe (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 聯盟正在推動此事,但實現真正的「即插即用」仍需時間。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主要風險來自於供應鏈的過度集中,目前全球超過 80% 的高階先進封裝產能都集中在台灣,這對於全球科技業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


替代方案方面,矽光子 (Silicon Photonics) 技術被視為一個長期的演進方向。它試圖用「光」來取代「電」作為晶片間的訊號傳輸介質,能實現更高的頻寬和更低的功耗,目前矽光子技術已開始與先進封裝結合(稱為 Co-Packaged Optics),未來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晶片的連接方式,但要大規模商用,預計還需要 5-10 年的時間。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先進封裝已經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延續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必然」,它將摩爾定律從「單一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重新定義為「單一封裝內的系統整合度」。


對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評估一家半導體公司的價值時,不能再只看它用了幾奈米的製程,封裝技術的能力、Chiplet 的整合能力、以及與生態系夥伴的合作關係,正變得同等重要


未來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提供從晶片設計、先進製程到先進封裝「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平台型公司(如台積電、英特爾),或是能夠巧妙利用 Chiplet 生態系、發揮設計優勢的 IC 設計公司(如 AMD),整個供應鏈,從上游的設備、材料,到中游的代工廠,再到下游的測試介面廠商,都將迎來全新的成長機遇與價值重估,先進封裝的戰火才剛剛點燃,它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塑造我們所知的科技世界。


欸嘿~文章看完了嗎?(〃∀〃) 如果覺得 Aminext 整理的內容對你有那麼一丁點幫助,可不可以幫我按個讚或分享出去呀? 這個小站是站長一個人用愛發電在經營的,伺服器跟平台的費用真的好貴餒... 你們的每一個小小支持,都是讓我能繼續為大家挖掘更多科技新趨勢的最大動力喔!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