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速解】UCIe 晶片樂高革命:當 Intel、台積電、AMD 聯手打造「晶片的 USB」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10月3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10月10日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過去,設計一顆強大的晶片,就像打造一支 iPhone——蘋果必須自己設計處理器、通訊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所有核心零件,因為它們之間的「插頭」和「語言」都是獨家專利,無法與三星或高通的零件混用。這種封閉的模式,讓設計晶片的門檻高得嚇人。


「小晶片」(Chiplet) 技術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像組裝樂高一樣,把不同功能的小晶片拼成一顆大晶片。但問題依然存在:不同品牌的樂高,彼此之間還是卡不起來。


UCIe (通用小晶片互連快線)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終極難題而誕生的「晶片界通用轉接頭」。它是由 Intel、AMD、台積電、三星、ARM 等幾乎所有半導體巨頭共同制定的一套開放式、免費的「晶片插座與溝通語言」標準。有了 UCIe,未來一家車廠可以採購 Intel 最強的 CPU 核心、NVIDIA 最強的 AI 核心、再搭配聯發科的 5G 通訊核心,把它們完美地封裝成一顆專屬的超級晶片。這場革命將徹底打破晶片設計的壁壘,催生一個開放、繁榮的「晶片樂高市集」。


ree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各自為政的「晶片孤島」


在 UCIe 誕生之前,小晶片的世界就像是 USB-C 標準出現前的消費電子市場。


想像一下當年的情景:


  • 蘋果 用它獨家的 Lightning 接頭。

  • 三星 和其他 Android 手機用 Micro-USB 接頭。

  • 筆電 則是用各式各樣圓形、方形的專用充電頭。


每種設備都需要專屬的線材和充電器,彼此完全無法互通。這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和不便,也將消費者牢牢鎖死在單一品牌的生態系中。


在晶片的世界裡,這種情況甚至更為嚴重。連接不同小晶片的「實體線路」和「通訊協定」被稱為「Die-to-Die Interconnect」,是各家晶片大廠的核心機密。Intel 的 CPU 小晶片,無法與 AMD 的 I/O 小晶片對話;台積電就算能把兩者封裝在一起,它們也只是躺在同一塊基板上的「陌生人」。這種各自為政的「晶片孤島」,嚴重阻礙了晶片設計的彈性與創新。


它是如何運作的?


UCIe 的核心精神,就是讓全行業坐下來,共同制定一套像 USB-C 一樣的通用標準。這套標準主要包含兩個層面:


  1. 統一的「物理插座」 (Physical Layer) UCIe 詳細定義了小晶片邊緣用來互相連接的「插腳」的物理規格。這包括插腳的間距、形狀、電氣特性(電壓、訊號速率)等等。

    • 比喻:這相當於規定,未來所有品牌的樂高積木,無論功能是什麼,其底部的「圓形凸起」和頂部的「圓形凹槽」都必須使用完全相同的尺寸和間距。這確保了不同品牌的樂高磚塊,在物理上可以完美地「扣」在一起。

  2. 共通的「溝通語言」 (Protocol Layer) 物理上能接通還不夠,晶片之間還需要能聽懂對方的話。UCIe 採用了業界已經廣泛使用的 PCIe 和 CXL 作為基礎通訊協定。

    • 比喻:這相當於規定,所有透過 USB-C 接口連接的設備,都必須會說一種基本的「通用語」。當你把隨身碟插入電腦時,它們會用這種通用語先打個招呼,告訴對方「我是誰」、「我能做什麼」,然後再開始傳輸資料。


透過「統一插座 + 共通語言」,UCIe 成功地為晶片產業打造了一個開放的互連框架。


我們可以將整個產業的轉變,看作是從「品牌專賣店」走向了「晶片樂高超級市集」。過去,你只能買一整盒由樂高官方配好的星際戰艦模型(單體式晶片)。後來,小晶片技術讓你可以在樂高專賣店裡,單獨購買引擎、翅膀、駕駛艙等零件來自己組裝,但所有零件仍必須是樂高自家的。而 UCIe 的誕生,則將這家專賣店,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開放市集,你可以自由選購 A 廠商的引擎、B 廠商的翅膀、C 廠商的駕駛艙,並確信它們能完美地拼接成你想要的獨一無二的模型。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 引爆客製化晶片革命:它大幅降低了設計專用晶片 (ASIC) 的門檻。未來,一家公司可以只專注於開發自己最擅長的核心功能小晶片(例如 AI 加速),其他如 CPU、記憶體控制、I/O 等標準功能,則可以直接向市場採購現成的、符合 UCIe 標準的第三方小晶片。

  • 加速創新與縮短開發週期:設計師不必再為一顆晶片的每一個部分都從零開始奮鬥。透過複用成熟的第三方小晶片,他們可以將資源集中在刀口上,從而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Time-to-Market) 並降低開發風險。

  • 建立開放、競爭的生態系:UCIe 打破了由少數巨頭壟斷的垂直整合模式,創造了一個水平分工的競爭市場。這將促進價格競爭,並讓消費者(晶片設計公司)擁有更多樣化的選擇和更大的議價能力。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供應鏈解析)


UCIe 的成功,源於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村的希望」式產業大結盟。


  1. 創始與推動成員:UCIe 聯盟的成員名單,幾乎囊括了半導體產業的所有巨擘。

    • 晶片設計:Intel (主要發起者)、AMD、ARM、高通 (Qualcomm)

    • 晶圓代工:台積電 (TSMC)、三星 (Samsung)

    • 封裝測試:日月光 (ASE)、艾克爾 (Amkor)

    • 雲端巨頭:Google Cloud、Meta、Microsoft 這份華麗的名單,確保了 UCIe 標準從設計、製造到應用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獲得支持。

  2. EDA 與 IP 供應商 (工具的提供者)

    • 新思科技 (Synopsys) 和 益華電腦 (Cadence) 等 EDA 巨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提供符合 UCIe 標準的設計工具和預先驗證好的「IP 模組」,讓晶片設計公司可以像買積木一樣,直接購買成熟的 UCIe 接口 IP,嵌入到自己的設計中。

  3. 小晶片供應商 (未來的「晶片零件商」): 未來將會誕生一批專門銷售高效能、標準化小晶片的「零件公司」,他們可能專精於記憶體控制器、網路介面或是資安引擎等特定功能。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 挑戰一:標準與效能的權衡:通用標準的最大挑戰,是它為了兼容性,可能無法達到某些專有技術的極致效能。例如蘋果 M 系列晶片內部,或 NVIDIA GPU 與 HBM 之間的互連,未來可能仍會繼續使用高度客製化的專有接口,以榨乾最後一絲效能。

  • 挑戰二:驗證與可靠性:如何確保來自 A 公司和 B 公司的兩個小晶片,在經過 C 公司的封裝後,能夠在所有操作環境下都完美無瑕地協同工作?建立一套可靠、標準化的「多方驗證流程」將是生態系成敗的關鍵。


預計時程

  • UCIe 1.0/1.1 標準已在 2022-2023 年確立。

  • 2025-2026年:第一批採用 UCIe 標準的晶片產品開始進入市場,主要集中在資料中心、網路和車用等領域。

  • 2027-2030年:隨著標準的演進和生態系的成熟,UCIe 有望成為產業的主流設計典範。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市場的主要風險在於「碎片化」。如果有某個巨頭聯盟決定另起爐灶,推出一個與 UCIe 不兼容的「另類開放標準」,可能會分裂生態系。


主要的替代方案就是「維持現狀」——繼續使用封閉的、垂直整合的專有互連技術。這條路徑對於像蘋果這樣能完全掌控自己產品生態的公司來說,依然具有吸引力。UCIe 的目標並非完全取代專有技術,而是為廣闊的主流市場,提供一個更具彈性、更經濟、更快速的選擇。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結論)


UCIe 不僅僅是一項技術規格,它是一場商業模式的革命。它標誌著小晶片設計理念,從少數頂尖玩家的專屬武器,走向了主流市場的工業化、標準化應用。這場變革將從根本上重塑半導體產業的價值鏈。


對於投資人而言,UCIe 的崛起描繪出了一幅全新的產業地圖:


  • 「小晶片經濟」的誕生:一個專門交易、授權小晶片的全新市場將會形成。未來,一家公司的成功可能不再是因為它能設計整顆 SoC,而是因為它能做出全世界最好的記憶體控制器小晶片。

  • IP 與 EDA 供應商的價值凸顯:作為這場革命的「軍火商」和「規則制定者」,掌握核心 IP(尤其是 UCIe 介面 IP)和設計工具的公司的戰略地位將空前重要。

  • 封裝技術的價值轉移:產業的價值重心,將部分從晶圓製造,轉向能夠整合來自不同廠商、不同製程小晶片的「先進封裝」能力。誰的封裝技術最靈活、最具成本效益,誰就能掌握新時代的話語權。


UCIe 是那把能真正釋放小晶片潛力的萬能鑰匙。它正在撬動半導體產業數十年來牢不可破的垂直整合高牆,為一個更開放、更具競爭力、也更富創新活力的新時代鋪平道路。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