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放開方向盤之前:你看懂「自動駕駛」的等級了嗎?——給聰明駕駛的終極指南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9月23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已更新:10月3日

解碼「自動駕駛」:從輔助到全自動,您的愛車在哪一級?


近幾年,汽車廣告上充斥著各種聽起來很厲害的名詞:「自動駕駛」、「全自動輔助駕駛」、「智慧駕駛輔助」。這些宣傳詞彙讓許多消費者感到困惑,甚至可能產生誤解,以為自己的愛車真的能完全自己開,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風險。究竟這些系統只是輔助,還是能在特定情況下暫時接管駕駛?駕駛人到底能不能放開雙手,甚至轉頭跟後座乘客聊天?


要撥開這團行銷術語的迷霧,我們必須認識一個全球公認的權威標準:SAE J3016。這份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集結全球上萬名工程與技術專家共同制定的標準,為「駕駛自動化」提供了清晰、統一的分類語言。它不是一份性能評比或安全規範,而是一套「分類學」(Taxonomy),其核心目的在於明確定義在不同自動化程度下,人類駕駛與車輛系統各自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自動駕駛的六個等級:一次看懂


SAE J3016標準將駕駛自動化分為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共六個等級。我們可以透過「解放雙腳」、「解放雙手」、「解放雙眼」等比喻,來輕鬆理解各等級的差異。


  • Level 0: 無自動化 (No Automation) - 你全權駕駛 這就是傳統的汽車。所有駕駛操作,包括轉向、煞車、加速,完全由人類負責。車輛可能配備一些安全警示系統(如盲點偵測)或瞬間介入的功能(如自動緊急煞車 AEB),但因為這些功能不是「持續性」的控制,所以不被視為駕駛自動化。

  • Level 1: 駕駛輔助 (Driver Assistance) - 系統幫你「一件事」 這是自動化的最初階。系統能在特定條件下,持續地輔助「轉向控制」或「速度控制」其中一項,但不能同時進行。例如,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ACC)幫你控制速度,或者車道維持輔助(LKA)幫你維持在車道內。此時,駕駛人仍需執行大部分的駕駛任務,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視線也必須隨時注意路況。

  • Level 2: 部分自動化 (Partial Driving Automation) - 系統幫你「兩件事」 這是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標榜「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所在的級別。系統可以「同時」控制轉向和速度,例如ACC加上車道置中功能。然而,最關鍵的一點是:人類駕駛必須百分之百負責監控周遭環境,並隨時準備立即接管。在這個等級,您永遠是駕駛,系統只是您的得力助手。市面上知名的特斯拉 Autopilot、福特 BlueCruise、Volvo Pilot Assist 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關鍵分水嶺:從 L2 到 L3 的責任轉移


要真正理解自動駕駛,就必須明白 L2 和 L3 之間存在一道巨大的鴻溝。這不僅是技術的躍進,更是法律與責任歸屬的根本轉變。

  • Level 0-2 被歸類為「駕駛輔助系統」(Driver Support Systems) 在這三個等級中,執行駕駛任務、監控環境、應對突發狀況的責任主體,始終是「人類駕駛」。

  • Level 3-5 則被稱為「自動駕駛系統」(Automated Driving Systems, ADS) 當這些系統啟動時,車輛能夠在特定條件下,完整地執行被稱為「動態駕駛任務」(Dynamic Driving Task, DDT)的所有工作。DDT 不僅包含轉向、加減速,更關鍵的是包含了「目標和事件的偵測與反應」(Object and Eve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 OEDR),也就是觀察路況並做出反應的能力。


從 L2 跨越到 L3,意味著 OEDR 的責任從人類轉移到了機器。這正是「輔助」與「自動」的根本區別。


  • Level 3: 有條件自動化 (Conditional Driving Automation) - 有條件下,車子自己開 這是第一個車輛可以被稱為「真正」自動駕駛的等級。在系統啟動後,車輛能完全自我駕駛,但僅限於非常嚴格的「運行設計範圍」(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 ODD)內。ODD 指的是特定的道路類型(如高速公路)、天氣狀況、交通密度和速限等條件。在此條件下,駕駛可以合法地將注意力從駕駛任務中移開,從事其他活動(如看影片),但必須作為一名「隨時準備接管的後備使用者」(fallback-ready user),在系統發出請求時,有能力迅速恢復手動駕駛。

  • Level 4: 高度自動化 (High Driving Automation) - 特定範圍內,車子自己開,你不用管 在此等級,車輛不僅能在其 ODD 內完全自動駕駛,還能在遇到無法處理的狀況或離開 ODD 時,自行執行「後備方案」(Fallback),安全地將車輛停靠至路邊等風險最小的狀態(Minimal Risk Condition, MRC),而不需要人類介入。這類車輛可能沒有方向盤和踏板,非常適合應用於特定區域的無人計程車(Robotaxi)或接駁服務。

  • Level 5: 完全自動化 (Full Driving Automation) - 任何地方,車子都能自己開 這是科幻電影中的終極夢想。車輛可以在任何人類能駕駛的道路和條件下,完全自主運行,完全不需要人類干預,自然也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目前,這仍然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尚未對公眾開放。


對消費者而言,最核心的判斷標準並非車輛擁有多少酷炫功能,而是那條無形的「責任界線」劃在哪裡。SAE 等級的精髓,正在於定義每一時刻,究竟是人類還是機器,對觀察路況並做出反應(OEDR)這項最關鍵的任務負責。與其問「我的車能做什麼?」,不如問「在系統啟動時,我的責任是什麼?車的責任又是什麼?」。建立這個思維模型,才能真正看懂自動駕駛的真相。


表1:SAE 自動駕駛等級速查表

等級 (Level)

SAE官方名稱 (SAE Official Name)

簡單比喻 (Simple Analogy)

誰在開車? (Who is Driving?)

駕駛的任務 (Driver's Role)

可以放手/分心嗎? (Can I Let Go?)

功能範例 (Example Features)

L0

No Driving Automation

你全權駕駛

人類

執行所有駕駛任務

自動緊急煞車 (AEB)、盲點警示

L1

Driver Assistance

系統幫你「一件事」(轉向或速度)

人類

執行大部分駕駛任務

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 (ACC)  車道維持輔助 (LKA)

L2

Partial Driving Automation

系統幫你「兩件事」,但你要全程監看

人類

持續監控環境並隨時接手

ACC + 車道置中

L3

Conditional Driving Automation

有條件下,車子自己開,你要準備接手

系統 (在ODD內)

作為後備使用者,隨時準備接管

是 (有條件)

交通壅塞引導 (Traffic Jam Pilot)

L4

High Driving Automation

特定範圍內,車子自己開,你不用管

系統 (在ODD內)

乘客

是 (在ODD內)

特定區域的無人計程車

L5

Full Driving Automation

任何地方,車子都能自己開

系統

乘客

未來概念車


主流系統大比拼:特斯拉、賓士、福特...誰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汽車製造商正處於一場激烈的行銷戰爭中,他們為自家系統取了各種響亮的名稱,如「Autopilot」、「Full Self-Driving」、「DRIVE PILOT」等。這些名稱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一種能力階級的印象,但這往往與 SAE 等級的嚴謹工程與法律定義不符。要做出明智的判斷,我們必須學會撥開行銷的糖衣,直視其核心的 SAE 等級。


個案分析1:特斯拉 Autopilot & Full Self-Driving (FSD) — L2 的王者,L4 的野望


  • 本質是什麼: 儘管名稱極具雄心,但目前特斯拉所有市售的系統,包括最高階的「全自動輔助駕駛(受駕駛監督)」(Full Self-Driving (Supervised)),其官方分類都屬於 SAE Level 2

  • 能力為何: 基本的 Autopilot 結合了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和自動轉向。選配 FSD 套件後,則增加了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變換車道、自動停車、智慧召喚,以及在市區街道對交通號誌和停車標誌做出反應等高階功能。

  • 關鍵限制: 特斯拉官方網站明確指出,這些功能「需要駕駛人主動監督,並無法使車輛自動駕駛」。駕駛人必須隨時保持專注,並在系統提示時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近年來,特斯拉在 FSD 後面加上「(Supervised)」的字樣,正是為了強調駕駛人的監督責任。

  • 在台灣的現況: 台灣特斯拉官網同樣推廣 FSD(受駕駛監督)的功能,但同樣附有警語,強調駕駛人需全程主動監督。因此,在台灣購買的特斯拉,其系統本質上仍是 Level 2 的駕駛輔助。


個案分析2:賓士 DRIVE PILOT — 全球首款獲認證的 L3 系統


  • 本質是什麼: 這是全球第一款向消費者販售、並獲得主管機關認證符合 SAE Level 3 標準的系統,已在德國、美國內華達州及加州等地獲准上路。

  • 嚴格的 ODD: 這完美詮釋了 L3 的「有條件」特性。DRIVE PILOT 只能在以下條件全部滿足時啟動:

    • 在合適的、預先繪製高精地圖的高速公路路段。

    • 處於高交通密度或交通壅塞狀態。

    • 車速在美國規範為 40 mph (約 64 km/h) 以下,德國最新版本則提升至 95 km/h。

    • 僅限日間、天氣良好且無施工路段的環境。

  • 駕駛的自由與責任: 系統啟動後,駕駛人可以合法地進行「次要活動」,例如在中央螢幕上瀏覽網頁或觀看影片。但駕駛人不能睡覺,且必須在系統發出接管請求的 10 秒內恢復手動駕駛。若駕駛人因醫療緊急狀況等原因未能回應,車輛會自行執行安全的緊急停車程序。

  • 在台灣的現況: 儘管這項技術已經問世,但目前尚未在台灣市場提供選配。即使未來引進,台灣的法規也尚未對 L3 等級的自動駕駛建立完整的規範與責任歸屬框架。


個案分析3:「解放雙手」的 L2 挑戰者 — 福特 BlueCruise & 通用 Super Cruise


  • 本質是什麼: 這兩者是先進的 SAE Level 2 系統,其特點是在預先繪製地圖的特定高速公路上,允許駕駛人「解放雙手」。

  • 與特斯拉的差異: 不同於特斯拉要求手握方向盤,這類系統採用駕駛人監測攝影機,透過追蹤駕駛的頭部位置與視線,確保其持續專注於前方路況。

  • L2 的現實: 雖然可以「放手」,但它們依然是 L2 等級,因為駕駛人始終負有監督系統與駕駛環境的全部責任,必須隨時準備接管。這說明了「能否放手」並非區分 L2 與 L3 的唯一標準,真正的關鍵在於「能否分心」。


個案分析4:其他主要系統 — 本田、豐田、富豪


  • 本田 Honda SENSING Elite: 本田在 2021 年於日本市場限量租賃的 Honda Legend 車款上,推出了全球首款獲得政府認證的 SAE Level 3 系統(Traffic Jam Pilot),時間點甚至早於賓士,展現了這場技術競賽的全球性。不過此為日本限定的少量車型,並未在台灣提供。市售車款搭載的標準版 Honda SENSING 則屬於 L2 或以下的輔助系統。

  • 豐田 Toyota Safety Sense (TSS) & Teammate: TSS 系統(包含 2.5、3.0 等版本)是一套 L0 至 L2 等級的功能組合,如 AEB、LKA、DRCC 等。而豐田更先進的「Teammate」系統,則是一款類似福特 BlueCruise 的高階 L2 系統。

  • 富豪 Volvo Pilot Assist: 這是典型的 SAE Level 2 系統,結合了 ACC 與轉向輔助,但明確要求駕駛人必須將手保持在方向盤上。


學會看穿行銷術語,直接詢問「這套系統的 SAE 等級是多少?」,是消費者自我賦權、做出真正明智比較的第一步。


表2:熱門輔助/自動駕駛系統比較

系統名稱 (System Name)

官方SAE等級 (Official SAE Level)

手握方向盤/可放手? (Hands-On/Hands-Free?)

駕駛核心責任 (Driver's Core Responsibility)

可運作環境 (Operational Domain)

台灣是否可用? (Availability in Taiwan)

Tesla FSD (Supervised)

Level 2

需手握方向盤 (依系統提示)

持續監督

大部分道路 (需監督)

是 (作為 L2 系統)

Mercedes-Benz DRIVE PILOT

Level 3

可放手

作為後備使用者

特定高速公路、壅塞路況

Ford BlueCruise

Level 2

可放手

持續監督

已繪製地圖之高速公路

Honda SENSING Elite

Level 3

可放手

作為後備使用者

特定高速公路、壅塞路況

否 (僅日本市場)

Toyota Teammate

Level 2

可放手

持續監督

已繪製地圖之高速公路

是 (作為 L2 系統)


我真的可以放手嗎?駕駛的責任與法律的界線


理解了技術層面的分級後,我們必須面對更現實的問題:在台灣的道路上,我真的可以放手嗎?答案取決於法律,而不僅僅是科技。


駕駛的角色:從主動駕駛到待命副駕


我們可以將駕駛在不同等級中的角色做個比喻:

  • L0-L2:  您永遠是正駕駛。這些系統是協助您的工具,但飛機始終由您操控。您的手、腳、眼是最終的保障。台灣交通部高公局也特別提醒,現行輔助系統對於靜止車輛、急彎、惡劣天氣等情境的辨識能力有限,強烈建議在進出交流道等複雜路況時關閉系統,由人類親自駕駛。

  • L3:  在特定條件下,您可以暫時成為乘客,但您的身分是「待命中的副駕駛」。系統是正駕駛,但它隨時可能呼叫您返回駕駛座。您必須隨時處於「可接管狀態」(fallback-ready)。

  • L4-L5:  您是純粹的乘客。系統沒有預期您需要介入任何駕駛任務。


台灣的法律現實:駕駛(幾乎)永遠要負責


這是對台灣消費者最關鍵的提醒:截至本文撰寫之時,台灣的交通法規體系,尚未針對 SAE Level 3 或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車輛在公共道路上的使用,建立明確的法律規範與責任歸屬

交通部雖然正密切關注聯合國的法規進展,並已開始研修相關規定,但一套完整的 L3 肇事責任框架尚未成形。這意味著,在現行法律下,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無論駕駛輔助系統是否啟動,法律上的主要責任方仍是「人類駕駛」。車廠的責任可能屬於「產品責任法」的範疇,這是一個獨立且複雜的法律程序,但事故當下的交通責任,依然由駕駛人承擔。美國已有多起涉及特斯拉的訴訟案,顯示了法律的複雜性,以及駕駛人因過度信賴或濫用系統而最終被追究責任的現實。


保險問題:誰來賠償?


正因為法律上駕駛人是責任主體,所以在事故發生時,第一道防線就是駕駛人自己的汽車保險(如強制險、第三人責任險等)。向車廠追討賠償是另一回事,過程漫長且結果未定。因此,在使用任何等級的駕駛輔助系統時,投保足額的車險是絕對必要的。


當前,先進的車輛科技與本地的法律規範之間,存在著一條危險的鴻溝。這為駕駛人創造了一個「責任陷阱」:一位駕駛可能完全按照車廠的說明書來使用 L3 等級的功能(例如在特定條件下放手),但在台灣的法律框架下,一旦出事,他仍然可能需要承擔 100% 的肇事責任。因此,對於「在台灣,我能放手嗎?」這個問題,最務實且安全的答案是:「從法律角度看,不行。」


不只看等級:歐洲 NCAP 如何評價「輔助駕駛」?


了解 SAE 等級是第一步,但它只回答了「系統是什麼」,沒有回答「系統做得好不好」。同為 L2 的系統,其性能、安全性與使用者體驗可能天差地別。要了解後者,我們需要參考另一個重要的評鑑體系: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的輔助駕駛評級


Euro NCAP 的評鑑哲學:追求平衡


Euro NCAP 的核心理念是,一套好的輔助駕駛系統,必須在「車輛輔助」(Vehicle Assistance,即系統輔助加減速與轉向的有效程度)和「駕駛參與」(Driver Engagement,即系統確保駕駛人保持專注的有效程度)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一套輔助能力過強,卻讓駕駛人輕易鬆懈、過度依賴的系統,在 Euro NCAP 看來是危險的,反而會被扣分。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協同駕駛」(co-operative driving)的理想狀態。此外,他們還會嚴格測試「安全後備」(Safety Backup),評估在駕駛人或系統都未能反應的危急情況下,車輛主動避免或減輕碰撞的能力。


讀懂評級:從「入門」到「優異」


Euro NCAP 將系統分為「入門(Entry)」、「中等(Moderate)」、「良好(Good)」、「優異(Very Good)」四個等級,每個等級都代表了系統在性能與安全平衡上的不同表現。他們甚至會對系統的行銷名稱進行評分,對於使用「Auto」、「Pilot」等可能誤導消費者、暗示過高自動化能力的詞彙,會給予扣分。


這提供了一個更實用的比較維度。當消費者在多款同樣被歸類為 SAE Level 2 的車輛之間做選擇時,Euro NCAP 的評級報告能提供更深入、更關注安全的參考。它促使我們從一個簡單的等級數字,轉向對系統實施品質與安全理念的深層思考。這證明了技術的「實現方式」,與其「分類」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結論:聰明駕馭未來,給消費者的終極指南


面對日益複雜的汽車科技,成為一名聰明的消費者與駕駛人至關重要。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為您整理出五大核心建議:


  1. 認清等級,釐清責任: 牢記 L2 與 L3 的「責任分水嶺」。L2 及以下,您永遠是駕駛;L3 則是在特定條件下,車輛可以成為駕駛,但您必須隨時準備接管。

  2. 忽略話術,看清本質: 不要被花俏的行銷名稱迷惑。購買前,請直接詢問或查證車輛的官方 SAE 自動化等級。

  3. 參考評鑑,比較品質: 對於主流的 L2 系統,可參考 Euro NCAP 等獨立機構的評測,了解系統在輔助能力、駕駛監控與安全備援方面的實際表現。

  4. 了解限制,安全使用: 熟讀您的車主手冊,徹底了解系統的 ODD(運行設計範圍)。絕不在其設計條件之外(如惡劣天氣、市區巷弄)使用或依賴這些系統。

  5. 遵守法規,保護自己: 在台灣,現行法規仍將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歸於駕駛人。在相關法規完備之前,無論您的車輛科技多先進,都請保持專注,手握方向盤,隨時準備應對路況。


最終,這些先進科技是為了提升行車安全、減輕駕駛疲勞而設計的強大工具,但它們並非用來取代一位警覺、負責任的駕駛人。任何車輛中最智慧、最可靠的安全配備,永遠是方向盤後面的您。帶著充分的理解去使用這些系統,才是安全駛向未來的唯一途徑。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