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GNSS 衛星技術新紀元:Starlink 如何為定位服務帶來顛覆式變革?
- Amiee
- 4月22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一開場就接地氣:定位不到飲料店,還談什麼元宇宙?
你是否也曾在騎車找咖啡店時,導航秀逗把你帶去對街水溝?
別再怪 Google Maps,或許問題出在天空不夠擁擠。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多仰賴中高軌道(MEO)衛星,如 GPS、GLONASS;但未來,低軌衛星(LEO)結合 GNSS,正悄悄改寫這場「誰才是空中領航王」的戰局,甚至連 Starlink 都已插旗——不只上網,還能「超級定位」?
未來,定位不只是導航,將是每一項智慧應用的基礎,包括金融交易驗證、無人配送車路徑規劃,甚至混合實境(MR)裝置的空間運作。你手機裡那張地圖,正準備升級為「全息地球」的入口。

Starlink 的「隱藏技能」:從網路延伸至定位服務
Starlink 是 SpaceX 建構的 LEO(Low Earth Orbit,低地球軌道)衛星網路,原初任務為全球高速網路覆蓋。至 2025 年,該系統已有超過 5,000 顆衛星在軌,預計將部署超過 12,000 顆。這一龐大星群,恰好提供精密的時間與空間參考,開啟一項新用途——作為定位系統的補充甚至替代。
這代表未來全球可望突破傳統 GNSS 覆蓋盲區,包括地鐵隧道、建築密集區,甚至在室內外邊界的定位模糊地帶,都有望透過 LEO 衛星提供更連續且精準的定位訊號。
2024 年底,美國陸軍與 Lockheed Martin 展示透過 Starlink 衛星進行被動導航的可行性;而 SpaceX 團隊也證實可藉由已知衛星位置與訊號延遲計算用戶位置,定位精度可達 30 公尺,未來有望達成米級甚至亞米級水準。目前 Starlink 衛星正逐步搭載更精密的時脈與雙向通訊能力,為進一步應用於全球導航定位鋪路。
為何 LEO-GNSS 比傳統 GNSS 更精準?
LEO-GNSS 系統之所以備受矚目,除了其部署在較低軌道帶來的即時反應優勢外,在定位精度、抗干擾能力與全球覆蓋面上,也展現出對傳統中軌 GNSS 系統的結構性補強效果。
LEO-GNSS vs 傳統 GNSS 比較表
項目 | 傳統 GNSS(如 GPS) | LEO-GNSS(如 Starlink) |
衛星軌道高度 | 約 20,000 公里 | 約 300~1,200 公里 |
訊號延遲與精準度 | 誤差一般為 3~10 公尺 | 可望達到亞米甚至厘米級精度 |
衛星更新頻率 | 數年部署一次 | 每月新增數十顆以上 |
多頻訊號支援 | 限於特定頻段 | 同時支援 Ka、Ku、L 波段與混合訊號 |
抗干擾能力 | 易受干擾與欺騙影響 | 多角度設計,具備天然抗干擾能力 |
應用範圍 | 一般導航、軍事、農業 | 自駕、災防、MR 裝置、邊緣運算等高精度應用 |
四大核心技術優勢
軌道高度低:
LEO 衛星運行高度約 300~1,200 公里,相較傳統 GNSS 的 20,000 公里更貼近地表,因此訊號傳輸距離短、延遲更低,能實現亞秒級反應速度,特別適合自駕車、智慧交通與緊急應變等即時反應場景。
此外,低軌衛星仰角高,在都會區與山谷等複雜地形中能更有效避開建築遮蔽,減少多路徑效應導致的訊號干擾與精度下降問題。
數量多、更新快:
以 Starlink 為例,目前每月新增衛星數量超過數十顆,整體星群密度高達傳統 GNSS 的數倍,形成覆蓋更完整、回報更頻繁的空間網格。
高頻率的軌道更新與星座重構,不僅可動態修正系統性誤差,也讓即時動態定位(RTK)與多源誤差模型更為精細。
多頻率與混合訊號支援:
傳統 GNSS 多仰賴 L 波段單頻訊號,LEO 衛星則可同時發射 Ka、Ku、L 波段訊號,並支援與地面 5G 基地台協同定位,形成混合式多元定位架構。
結合 AI 演算法進行訊號融合處理,可動態調整來源權重,有效應對都市遮蔽、氣象干擾或戰時環境等不穩定因素。
抗干擾與系統韌性:
傳統 GNSS 容易受到「干擾(jamming)」與「欺騙(spoofing)」攻擊,LEO 衛星系統透過多頻、多角度訊號組合,天生具備空間冗餘與驗證機制。
即便部分衛星遭受攻擊或失效,其他衛星仍可提供定位參考,具備分散式架構的韌性優勢,確保軍民兩用應用在關鍵時刻不中斷。
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規模:誰在布局?錢往哪裡走?
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最新報告,全球 PNT(定位、導航與時間)市場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486 億美元成長至 2030 年超過 780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7.2%。其中 LEO-GNSS 的年成長率甚至預估突破 15%。
三大產業趨勢解析
軍用轉民用加速:
長期以來,導航與定位系統如 GP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大多源自軍用科技。隨著 LEO 衛星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各國政府與企業正加速將軍用 GNSS 能力釋出,轉化為民間應用能量。
災防通訊備援、自駕物流導航、智慧城市緊急調度等場景,日益倚重具高覆蓋性與低延遲特性的 LEO-GNSS 系統,推動民間市場快速擴展。
高精度需求全面擴張:
傳統導航系統以「可用即可」為導向,如今各產業對精準空間資訊的需求日益嚴苛,特別是在厘米級到亞米級定位成為可能之後,應用門檻與價值同步抬升。
從農業自動駕駛拖拉機、無人機航線管理、精密工程監測,到 MR 裝置的空間識別,皆要求更高的定位可靠性與即時反應,促使 LEO-GNSS 成為新一代精準運算的基礎平台。
商業星座競爭升溫:
SpaceX 的 Starlink 為全球低軌星座系統樹立標竿,引爆太空企業投入類似項目。美國的 Xona Space、英國的 OneWeb、日本的 QZSS(準天頂衛星系統)、以及中國的長征座標等方案相繼推出。
這些星座不僅競逐寬頻網路服務市場,也同步部署可支援高精度定位與時間同步的功能,形成「通訊 × 導航 × 空間運算」三合一戰略佈局,成為太空競賽新焦點。
全球主要業者佈局
地區 | 主要推動計畫/業者 | 發展重點 |
美國 | Starlink, Xona Space, AFRL | 自駕車、國防備援、精密農業 |
歐盟 | ESA, Galileo + LEO-PNT | 智慧城市整合、邊境安全 |
日本與亞洲 | QZSS, JAXA, ArkEdge | 亞太災防、精密定位、自駕基建 |
中國 | 長征座標計畫 | 國產備援體系、BDS 補強 |
尾聲:導航的未來,不只是定位,而是全域智慧感知的入口
LEO-GNSS 正在鋪展一張覆蓋全球的「新空間網格」,從軍事到民用、從地面到空域皆可覆蓋,將成為智慧地球運作的核心基礎。未來掌握這張網格的企業與國家,也將主導智慧應用的未來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