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速解】衛星直連手機革命:消滅訊號死角,蘋果與 SpaceX 的太空電信戰爭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10月1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數十年來,智慧型手機的鐵律是:沒有基地台,就沒有訊號,但在「衛星直連手機」(Direct-to-Device) 的革命浪潮下,這條鐵律正在被從太空中徹底改寫,這項技術,將數千顆低軌道(LEO)衛星,變成一座座漂浮在太空中的「移動基地台」,讓您手中「未經任何改裝」的普通手機,能夠在深山、遠洋、沙漠等任何沒有地面訊號的地方,直接連上衛星,收發訊息、撥打電話,甚至未來還能上網。


這代表著「訊號死角」這個詞,即將成為歷史,這不是遙遠的科幻概念,而是由 SpaceX (星鏈 Starlink)蘋果 (Apple)AST SpaceMobile 等巨頭正在激烈廝殺的全新太空競賽。他們爭奪的不僅是覆蓋全球最後 15% 人口的藍海市場,更是重新定義未來全球通訊規則的巨大商機。這場戰爭的結局,將影響到每一個手機用戶,以及整個電信產業的未來版圖。


ree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為什麼你的手機收不到衛星訊號?


在討論這項新技術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過去我們需要一支又大又醜、還帶有長長天線的「衛星電話」,才能打衛星通訊?


答案是距離功率的巨大鴻溝。


  • 傳統衛星電話:它連接的是位於 36,000 公里高空的「地球同步軌道」(GEO) 衛星。

  • 比喻:這就像你站在台北 101 的樓頂,試圖用一支普通的「對講機」(你的手機),和遠在月球上的一個太空人對話。你的對講機功率太弱、天線太小,聲音(訊號)根本傳不到那麼遠。因此,你需要一支帶有巨大喇叭和天線的「超級對講機」(衛星電話),才能用足夠大的音量「吼」到月球,讓對方聽到。


此外,傳統衛星和你的手機說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通訊協定),這也是它們無法直接溝通的原因。


它是如何運作的?(務必使用比喻)


「衛星直連手機」技術,用兩大天才般的突破,巧妙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1. 第一步:把基地台從地面搬到「天空矮樓層」 (採用低軌道衛星) 與其和遠在月球的單一太空站通訊,新一代的衛星公司,選擇在僅僅數百公里高的「低地球軌道」(LEO),部署由數千顆小型衛星組成的「星系」。

    • 比喻:這相當於,不再對著月球大吼,而是在整座城市上空,部署了成千上萬架低空飛行的「通訊無人機」。因為距離極大地縮短了,你用普通對講機(手機)的音量「輕聲呼叫」,天上的無人機(LEO 衛星)就已經能聽到了。

  2. 第二步:讓衛星長出「超級順風耳」 (採用大型相位陣列天線) 即便距離拉近了,手機微弱的訊號對於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的衛星來說,仍然像是滄海一粟。這就需要衛星搭載一項黑科技:大型相位陣列天線

    • 比喻:這面天線,就像一個由數千個微型麥克風組成的「巨型電子耳朵」。想像一下,在一個坐滿十萬人的嘈雜體育館中,要精準地聽到場中央某個人輕聲說話的內容。普通耳朵辦不到,但這副電子耳可以透過電腦演算法,協調所有麥克風,將「聽力」瞬間聚焦在那個人身上,過濾掉所有環境噪音,並即時修正因相對移動產生的聲音變調(都卜勒效應),最終清晰地捕捉到那個「耳語」。


今日的 LEO 衛星,正是用這種「電子順風耳」,在以每小時超過兩萬公里的高速飛行中,精準地捕捉到地表上你手機發出的微弱訊號。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 真正實現全球無死角覆蓋:它為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提供了基礎的通訊保障。這對於偏遠地區居民、戶外活動愛好者、全球物流業、以及緊急災難救援,都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 終端用戶零門檻:其終極目標是支援市面上所有標準的 4G/5G 手機,用戶無需更換手機或加裝任何外部設備,就能使用服務。這使得潛在市場規模從數萬衛星電話用戶,一躍成為數十億智慧型手機用戶。

  • 顛覆傳統電信業: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全球通訊層。傳統電信商可以與衛星公司合作,向用戶提供「衛星漫遊」服務,以極低成本彌補偏鄉的訊號覆蓋;但同時,它也可能成為傳統電信商的潛在競爭者。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


這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新太空競賽,主要分為幾大陣營:


  1. 平台與生態系巨頭 (直接面對消費者)

    • SpaceX (星鏈 Starlink):採取與全球各大電信商(如美國 T-Mobile、台灣的中華電信)合作的模式,旨在將其龐大的第二代星鏈衛星,變成電信商網路的延伸,提供無縫的衛星簡訊與通話服務。

    • 蘋果 (Apple):走的是垂直整合的封閉生態系路線。蘋果與衛星公司 Globalstar 合作,在其 iPhone 上推出了「衛星緊急求救」功能。雖然目前功能有限,但蘋果掌握了硬體、軟體和服務的完整控制權。

  2. 衛星技術純玩家 (作為電信商的軍火庫)

    • AST SpaceMobile 和 Lynk Global:這兩家公司的目標不是直接服務消費者,而是成為「太空中的基地台批發商」。他們發射帶有超巨大天線的衛星(AST 的衛星天線展開面積近 20 坪),然後將其通訊能力,批發給世界各地的電信商,讓電信商可以用自己的品牌提供衛星漫遊服務。

  3. 晶片製造商

    • 高通 (Qualcomm)聯發科 (MediaTek)、以及蘋果的晶片設計團隊,都在其最新的手機數據機晶片中,整合了支援衛星通訊的頻段與協定,從硬體底層賦予手機「連星」的能力。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 挑戰一:物理學的限制:手機訊號終究是為地面通訊設計的,功率極低。要在高速移動中建立穩定連結,對衛星天線的靈敏度和訊號處理演算法是巨大的考驗。

  • 挑戰二:頻寬與容量:初期的服務大多僅限於低頻寬的簡訊或低速率語音。要在全球範圍內,為成千上萬的同時在線用戶提供有如地面網路般的上網體驗,需要更龐大、更先進的衛星。

  • 挑戰三:各國監管:要在全球提供服務,就必須獲得每個國家/地區的頻譜使用許可和落地權,這是一個複雜的政治與法規流程。


預計時程

  • 當前:緊急簡訊服務已實現 (Apple, Qualcomm)。

  • 2025-2026年:真正的雙向簡訊、語音通話服務開始大規模商用。

  • 2028-2030年:隨著更強大的衛星部署,有望實現全球覆蓋的行動寬頻上網。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市場最大的風險在於「商業模式」。發射和維護數千顆衛星的成本是天文數字,業者必須找到能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無論是向用戶收費還是向電信商收費),才能支撐其營運。

替代方案方面,在地面建設更多的基地台來覆蓋偏鄉,其成本效益遠低於衛星。而過去被討論的「高空無人機」或「平流層氣球」等方案,在實踐中已被證明不如低軌衛星可靠和持久。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低軌衛星是實現全球覆蓋的唯一可行路徑。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衛星直連手機」不只是一項錦上添花的技術,它是在 Wi-Fi 和地面行動網路之外,增加了「第三層」全球無縫覆蓋的通訊基礎設施。它將為全球物聯網 (IoT)、偏鄉教育、智慧農業、災害應變等領域解鎖全新的可能性。


對於投資人而言,這條賽道充滿了獨特的動態:


  • 新太空科技與舊電信巨頭的競合:觀察 SpaceX 等新創,與各國電信龍頭之間是合作還是競爭,將是判斷產業走向的關鍵。

  • 「賣鏟人」的機會:「鏟子」包括衛星製造商、火箭發射服務商(如 SpaceX 本身)、以及最關鍵的、設計衛星通訊射頻晶片和數據機晶片的半導體公司。

  • 商業模式的探索:未來這項服務會以何種形態出現?是包含在月租費中的加值服務?是按量計費的緊急功能?還是會催生全新的應用?率先找到成功商業模式的公司將贏得市場。


這項技術代表了行動通訊的最終邊疆,它正將「永遠在線」的承諾,從人口稠密的城市,真正推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