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資族也能看懂經濟週期:用對指標,投資不再憑感覺

  • 作家相片: Amiee
    Amiee
  • 4月19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經濟週期是什麼?想像它是一口正在加熱的鍋


對於不是財經專業的小資族來說,經濟週期(Economic Cycle)聽起來彷彿是分析師的專利。但其實它就像我們日常煮水一樣簡單。只要你曾經看過熱水冒泡,再逐漸冷卻的過程,你就已經了解經濟週期的大致樣貌。經濟就像一口不斷加熱又冷卻的鍋子,每一次的翻轉與循環,都帶來不同的市場氛圍與投資機會。


經濟從熱到冷、再從冷轉熱,循環往復,通常分為四個階段:


  1. 擴張期(Expansion):這個階段是經濟開始復甦並持續增長的時期,通常伴隨著生產活動增加、企業利潤上升、薪資成長與消費者信心提升。GDP 成長率穩定向上,失業率下降,股市呈現上行趨勢。企業開始擴大產能、加強投資與招聘,房地產市場也可能進入繁榮期,民眾購買力提高,消費行為更加積極。這是一段「大家都有感」的好日子,從薪資單到購物中心人潮都可見一斑。

  2. 高峰期(Peak):當經濟持續擴張並達到頂點時,就進入高峰期。這時就業市場幾近飽和,失業率降至歷史低點,企業產能接近極限,供需關係可能失衡,導致物價上漲加速(通膨加劇)。投資人過於樂觀、資產價格飆升,開始出現資產泡沫的風險。這時的經濟看似繁榮,但暗藏風險,因為過度投資與借貸可能埋下下一輪衰退的伏筆。

  3. 衰退期(Recession):經濟過熱後通常會進入修正期,也就是衰退。這段時間內,消費者支出減少、企業營收下降,開始出現裁員、投資減緩與信心低落的情況。股市可能出現明顯回跌,企業財報疲弱。消費者轉向保守儲蓄,信貸緊縮,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是一段風險增加的時期,但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也可能是布局下一波反彈的準備期。

  4. 谷底期(Trough):谷底代表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低點,但同時也是新一輪復甦的起點。企業在這時候進行重整、削減成本與重構營運模式,央行與政府通常會祭出寬鬆政策,如降息、減稅、擴大公共支出等措施以刺激經濟。資產價格偏低,投資人若有耐心與資金,這是進場布局的好時機。許多偉大的長期投資,都始於經濟最悲觀的時候。

這四個階段不是精準等長,可能因地緣政治、疫情或金融事件而縮短或拉長。身為小資族,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觀察環境溫度,調整投資與儲蓄策略。因為機會往往藏在「最冷的時候」,而風險卻藏在「最熱的時候」。



國內外經濟指標:你的「景氣氣象預報圖」


經濟的變化就像天氣,你不需要成為氣象學家才能知道該帶傘。掌握幾個重點指標,就像隨身帶著氣象預報 APP,讓你預測市場風向,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以下指標就是你做投資與財務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國發會景氣燈號(Business Cycle Indicators)


如果你不熟經濟指標,也不用擔心,「景氣燈號」就像是給大家看的經濟體溫計。由台灣的國發會每月公布,這套系統根據 9 個關鍵經濟數據(例如股市、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失業率等)進行綜合評分,最後用五種燈號顏色代表景氣狀況。這是最直觀、也最適合非專業投資人參考的經濟預警工具。

燈號顏色

意義

代表情境說明

藍燈

景氣低迷(冷)

市場整體表現疲弱,失業上升、投資保守、消費降溫。

黃藍燈

景氣稍差(偏冷)

成長動能放緩,企業趨向保守,但尚未陷入全面衰退。

綠燈

景氣穩定

經濟平穩成長,是投資與企業經營的中性階段。

黃紅燈

景氣稍熱(偏熱)

經濟快速擴張,可能進入過熱區,資產價格走高、企業積極擴產。

紅燈

景氣過熱(熱)

高峰警訊,過度投資與借貸可能累積泡沫,建議小心評估進場時機。

📌 補充範例

  • 2020 年初 COVID-19 疫情爆發時,燈號一度轉為藍燈,反映消費與投資急凍;

  • 而在 2021 年疫後反彈,經濟重啟、資金氾濫,燈號一路亮到紅燈,提醒大家留意市場過熱風險。


友善度:⭐⭐⭐⭐⭐


實用提醒:連續亮藍燈代表市場低迷,是反向佈局的可能訊號。紅燈連發,則需留意市場過熱帶來的風險。這個指標的最大優點是「一眼就懂」,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退休族,都能藉此判斷現在的投資環境是否適合積極操作或應該保守觀望。


👉 最新燈號查詢請見:國發會官網 https://www.ndc.gov.tw/



GDP 成長率(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友善度:⭐⭐⭐⭐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是衡量一國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商品與服務總值的指標,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國家總共賺了多少錢」。當 GDP 持續成長,表示經濟活動活躍、人民消費與企業投資熱絡;相反地,若連續兩個季度呈現負成長(也就是與前一季相比縮水),就會被稱為「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代表整體經濟已出現明顯停滯甚至倒退。由於 GDP 能夠綜合反映生產、消費與投資狀況,是目前國際上最普遍使用的景氣溫度計之一,幾乎所有經濟報告與政策分析都會參考此指標。


可觀察台灣主計總處、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每季公佈一次,適合作為中期趨勢分析的依據。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友善度:⭐⭐⭐⭐


反映就業市場熱度。失業率攀升通常落後景氣,卻是民眾「最有感」的警訊。因為當工作難找、收入不穩時,消費自然保守,企業營收也會下滑。


台灣可參考主計總處,美國則查詢 BLS(https://www.bls.gov/),除了失業率,也可留意「就業參與率」與「非農新增就業數」等資料。



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友善度:⭐⭐⭐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是一項根據企業採購經理人對未來營運預期所做的調查統計指標,能夠提前反映出經濟是否正在擴張或收縮。它涵蓋的範圍包括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交貨時間與庫存等關鍵面向,因此被廣泛視為經濟的「領先指標」,尤其對預測未來 3 到 6 個月的景氣動能特別有參考價值。


PMI 數值設有一條「榮枯線」在 50:


  • 數值 >50 代表經濟處於擴張狀態,企業活動正在增加;

  • 數值 <50 則表示經濟可能正處於收縮階段,需求放緩、營運趨保守。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若 PMI 連續三個月低於 50,就可能是經濟進入轉弱期的警訊。這個指標被企業用來規劃人力與產能,也被投資人拿來判斷是否該調整資產配置。


台灣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美國由 ISM 公布。也可參考標普(S&P Global)提供的全球 PMI 數據。



CPI 與利率(Consumer Price Index / Interest Rates)


友善度:⭐⭐⭐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一段時間內,一籃子消費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反映「東西變不變貴」。當 CPI 持續上升,表示物價普遍上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膨」;而當通膨過高時,中央銀行為了抑制價格上漲、控制市場過熱,通常會選擇「升息」來冷卻經濟。


升息的效果,就像給熱水澆冷水:貸款利率變高、借錢變貴,企業會縮減投資、民眾也會減少消費,進而讓經濟活動降溫。這也會影響股市與房市的熱度,是金融市場非常關注的變數。

在台灣,我們會觀察中央銀行的政策利率調整;而在美國,則是密切關注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每次 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決策結果。此外,央行釋出的態度常被市場解讀為「鷹派」(主張升息、緊縮)或「鴿派」(主張降息、寬鬆),因此央行立場的轉變也成為投資人研判市場趨勢的重要線索。



殖利率倒掛(Yield Curve Inversion)


友善度:⭐⭐


當短期公債利率(例如 2 年期)高於長期公債利率(例如 10 年期),就出現所謂的「殖利率倒掛」(Yield Curve Inversion)現象。這在經濟學上是一種反常狀況,因為正常情況下,長期資金應該要有更高的報酬率(殖利率),以補償投資人承擔更久遠的不確定性。但當市場普遍預期未來景氣會變差,甚至可能衰退時,資金會湧向長天期公債避險,導致長期利率下降、短期利率上升,形成倒掛。


這種現象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被視為衰退的「領先指標」。歷史上,包括 2008 年金融海嘯與 2020 年新冠疫情前夕,倒掛都曾出現。特別是觀察「2 年期與 10 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這被金融界廣泛視為最敏感的指標之一。


不熟悉債券市場也沒關係,當你在新聞中看到「殖利率倒掛」、「債市風向反轉」這類詞彙,或財經頻道討論曲線倒掛幅度擴大時,就要提高警覺:市場可能正在為經濟衰退做準備。若你投資 ETF 或債券相關資產,可以進一步關注此變化對價格的影響。



看不懂數據?這些生活訊號也能幫你感知經濟變化


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研究數據,但「社會氣氛」往往是更敏感的訊號。當媒體開始報導裁員、房市冷清、企業關店,你就要提高警覺。這些都是衰退期的地面症狀。


同樣的,如果你發現周遭的人開始熱衷炒股、NFT、開副業創業、人人都想躋身財富自由之列,那麼很可能正處於景氣高峰。高峰期情緒高漲,但反而最容易出現反轉。這時該做的,是慢慢減碼,而非追高。


觀察身邊人的消費行為、職場動態、網路熱門話題,也是一種「軟指標」。搭配硬數據來參考,效果更好。



小資族專屬的「經濟溫度計」懶人表格


這張表格是你的個人經濟指南針。當你不確定該不該投資時,只要比對目前市場的氣溫,就能做出較穩健的判斷。適合存下來、印出來貼在牆上提醒自己。

指標類型

熱(可能是高點)

中(觀望)

冷(機會來了)

景氣燈號

紅 / 黃紅

藍 / 黃藍

PMI 指數

>55

50~55

<50

股市動能

高檔震盪或創高

回檔整理

連日破底

利率政策

升息期

利率高檔穩定

開始降息

社會氣氛

人人投資致富夢

保守觀望

恐慌或悲觀

這張表不代表絕對,但可以幫助你建立一種紀律和判斷方式。畢竟,投資最怕的是憑情緒,最穩的是有方法。



經濟不是高深學問,是保護自己的工具


讀懂經濟週期,就像學會天氣變化:不是要成為氣象專家,而是知道什麼時候帶傘、穿厚外套。身為小資族,我們資源有限,更要懂得何時進場、何時觀望。投資最大的優勢,不是資金多,而是選對時機、少錯誤。


當你開始理解經濟數據的意涵,掌握週期的節奏,就能從「被市場波動影響」轉向「提早布局、風險控管」,這是每個小資族能為自己打造的理財護城河。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