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速解】量子計算是什麼?白話文看懂 Qubit、疊加與糾纏,下個算力革命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11月2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過去七十年,我們所知的一切數位文明,都建立在一種工具之上:傳統電腦,它就像一個神乎其技的超級算盤,無論多快,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它使用「位元 (Bit)」——一個非 0 即 1 的開關——來進行運算。


量子計算 (Quantum Computing) 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甚至有點違背直覺的全新物種,它不是更快的算盤,而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它使用的不是「位元」,而是「量子位元 (Qubit)」。


一個 Qubit 就像一枚正在旋轉中的硬幣,當它旋轉時,它既不是正面 (1) 也不是反面 (0),而是同時處於正面反面的「疊加態 (Superposition)」,更神奇的是,當你擁有多個 Qubits 時,它們之間可以產生「量子糾纏 (Entanglement)」——一種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神秘連結。


這兩大特性,使得一台擁有 300 個 Qubits 的量子電腦,可以同時處理 2的300次方種可能性——這個數字比宇宙中已知的原子總數還要多。


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代表著一台成熟的量子電腦,可以在幾分鐘內破解我們目前所有的銀行加密、區塊鏈和軍事密碼(這需要傳統超級電腦花上數萬年);它也能精確模擬出新藥物、新材料的分子結構,徹底掀起一場科學革命,這是一場決定 21 世紀科技制高點的競賽,理解它,就是理解未來算力的終極形態。


ree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它解決了什麼關鍵問題?


傳統電腦(或稱古典電腦)非常擅長處理確定的任務,例如會計、文書處理或播放影片,但當它們面對「組合爆炸」的複雜問題時,就會徹底癱瘓。



什麼是「組合爆炸」?想像一下,你要在一座擁有 10 億本書的巨大圖書館裡,找出唯一一本藏有秘密配方的書


  • 傳統超級電腦:就像一個速度快到不可思議的機器人,但它的策略是一本一本地抽出來檢查,即使它每秒能檢查 10 億本,面對 2 的 300 次方這樣的天文數字組合時,它也需要比宇宙年齡還長的時間。

  • 這就是瓶頸:許多世界上最關鍵的問題,本質上都是這種「組合爆炸」問題,例如:

    1. 密碼學:破解 RSA 加密,本質就是找出兩個超大質數的乘積,傳統電腦只能一個個去猜。

    2. 藥物研發:一個蛋白質分子有數百萬種可能的折疊方式,要找出正確的那一種,傳統電腦只能靠窮舉。

    3. 金融建模:在海量的市場變數中,找出最佳的投資組合。


傳統電腦的「線性思維」在這裡已經走到了盡頭。


它是如何運作的?(務必使用精妙比喻)


量子計算的運作方式,就是利用「疊加」和「糾纏」來實現「量子平行處理」,讓我們回到那個圖書館的比喻:


1. 量子疊加 (Superposition):

你不再派出一個機器人,而是派出一個「量子機器人」(Qubit),這個機器人利用疊加態,一瞬間「分身」成 10 億個自己,同時出現在圖書館的每一本書前面,它不再是一次檢查一本書,而是在同一時刻檢查所有的書。


2. 量子糾纏 (Entanglement):

現在,你派出更多的量子機器人(更多的 Qubits),並且讓它們「糾纏」在一起,這就像給了這群分身一個心靈感應網路,當其中一個分身找到疑似的線索時,所有其他的分身會立刻「感知」到,並根據這個線索調整自己的搜尋策略,它們不是獨立作業,而是一個協同作戰的整體。


3. 量子干涉 (Interference):

最後,當運算結束時,你需要一個答案,你不能去問 10 億個分身,你只能得到一個結果;量子電腦會利用「干涉」的原理,讓所有「錯誤」的答案路徑相互抵銷(就像噪音消除耳機),而讓那個「正確」的答案路徑相互增強。


4. 測量 (Measurement):

當你「觀看」結果時,所有的「疊加態」(旋轉的硬幣)瞬間崩塌,變成了唯一的 0 或 1,那個被增強的正確答案,會以極高的機率「灌籃 Slam Dunk」般地呈現在你面前。


這就是量子計算的威力:它不是一次走一條路,而是同時探索了所有可能的路徑,並巧妙地讓你一眼就看到正確的終點。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量子計算的革命性在於指數級的擴展能力


  • 傳統電腦的算力,是 1+1=2 的「加法」增長。

  • 量子電腦的算力,是 2 的 N 次方(N為 Qubits 數量)的「指數」增長。


每增加一個穩定的 Qubit,其運算能力就翻一倍,一台 3 Qubits 的電腦能同時處理 8 種狀態;4 Qubits 就能處理 16 種;到了 300 Qubits,它所能並行處理的狀態數,就已經超越了人類可觀測宇宙中的原子總和,這不是一種改良,這是一種維度打擊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


這是一場猶如「阿波羅登月計畫」的全球競賽,玩家主要分為三類:


  1. 科技巨頭 (The Giants)

    • IBM:量子計算的「長跑冠軍」,他們擁有最龐大的研發團隊和最清晰的發展藍圖(已規劃到 2030 年後),其 Qiskit 是目前最主流的量子開源軟體平台,IBM 專注於「超導」Qubits 技術。

    • Google:最大的「顛覆者」,2019 年 Google 宣稱其「懸鈴木 (Sycamore)」處理器實現了「量子霸權」——用 200 秒完成傳統超算需一萬年的任務,震撼了世界。

    • Microsoft:最神秘的「理論家」,微軟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但理論上更穩定的路——「拓撲量子位元」,這條路還沒造出可用的 Qubit,但一旦成功,將可能直接跳過中間階段,實現穩定的量子計算。

  2. 專業新創 (The Specialists)

    • IonQ:美股市場上最知名的量子計算公司,專注於「離子阱 (Trapped-ion)」技術,這種技術的 Qubits 穩定性更高、錯誤率更低,被視為超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台灣的鴻海 (Foxconn) 也是其重要的投資者與合作夥伴。

    • Rigetti Computing:另一家專注於超導 Qubits 的上市公司,致力於打造連接量子與傳統 GPU 的混合運算架構。

  3. 國家隊 (The National Teams)

    • 中國: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USTC) 為首的國家隊是此領域的頂級玩家,其「九章」光量子電腦和「祖沖之號」超導量子電腦,在特定問題上也達到了「量子霸權」的標準,與美國呈激烈競爭態勢。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量子計算的商業化之路,比 AI 要漫長得多,因為它面臨一個致命的敵人:「雜訊」 (Noise)

Qubits 的「疊加態」(旋轉的硬幣)極其脆弱,任何最微小的環境干擾——一絲震動、一度的溫度變化、一個雜散的電磁波——都會導致 Qubits「退相干 (Decoherence)」,即硬幣倒下,計算瞬間崩潰。


  • 當前 (NISQ 時代):我們處於「嘈雜中型規模量子 (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時代,我們擁有的 Qubits 數量在增加,但它們都「不完美」且充滿雜訊,只能運行很短的程式。

  • 挑戰:如何實現「容錯 (Fault Tolerance)」?這是量子計算的聖杯,科學家需要用數千個甚至上萬個「物理 Qubits」,來共同編碼和保護一個完美的「邏輯 Qubit」。

  • 普及時程

    • 未來 3-5 年:在材料科學、藥物模擬等特定領域,開始產生初步的商業價值。

    • 未來 5-10 年:有望實現「容錯」,開始在金融建模、最佳化問題上展現實用性。

    • 10 年以上:才有可能發展出足以破解現有 RSA 加密的通用型量子電腦。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最大的風險是「工程學的死亡之谷」,我們可能在理論上知道它可行,但在工程上,我們永遠無法製造出足夠便宜、足夠穩定、規模足夠大的量子電腦,這是一個數百億美元的豪賭。


替代方案?對於很多最佳化問題,AI (特別是圖神經網路 GNN) 和傳統高效能運算 (HPC) 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步,很可能在量子電腦成熟前,AI 已經用「足夠好」的方式,解決了 80% 的問題。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量子計算不是要「取代」你我的筆電,而是要成為一種與 GPU 類似的「專用加速器」,在雲端上解決那些古典電腦永遠無法解決的頂尖難題。


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極度長線、高風險的賽道,與其去賭哪種 Qubit 技術(超導 vs 離子阱)會最終勝出,不如關注幾個更具確定性的方向:


  1. 「軍火商」與供應鏈 量子電腦需要極其苛刻的環境,這帶動了對極低溫製冷系統 (Cryogenics)、高精度雷射、微波控制系統等周邊硬體的需求,這些是量子競賽中「賣鏟子」的廠商。

  2. 軟體與平台 硬體再強,也需要軟體來驅動,IBM 的 Qiskit 和 Microsoft 的 Azure Quantum 這樣的量子雲端平台,讓企業無需購買昂貴的硬體,就能開始探索量子演算法,這個「平台即服務」的生態系,是更早能實現商業化的領域。

  3. 後量子密碼學 (PQC) 既然矛(量子)的出現是必然的,那麼盾(防量子的加密技術)的需求就是剛性的,所有銀行、政府、科技公司,未來都需要將其加密系統升級到 PQC 標準,這是一個巨大的資安市場。


量子計算是一場橫跨物理、資訊、工程學的終極挑戰,它目前仍處於類似 1950 年代傳統電腦的「真空管」時代,但它所承諾的未來——一個算力近乎無限的未來——使其成為本世紀最值得關注與理解的科技革命。


如果覺得 Aminext 整理的內容對你有那麼一丁點幫助,請幫我按個讚或分享出去? 這個小站是站長一個人用愛電在經營的,你們的每一個小小支持,都是讓我能繼續為大家挖掘更多科技新趨勢的最大動力喔!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