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球脈動】印尼的「鎳」金時代:全球電動車浪潮下的東南亞新巨頭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10月2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在全球能源轉型和交通電動化的宏大敘事中,一個東南亞國家正悄然將自己定位於這場數兆美元變革的絕對中心,這個驚人的事實足以說明其重要性:全球已探明的鎳礦儲量中,有將近 四分之一 靜靜地躺在印尼的土地之下。


這個國家掌握著超過 2100 萬噸的鎳資源,位居世界第一,鎳,是生產高效能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關鍵金屬,憑藉這一獨特的資源稟賦,印尼政府正在推動一項極具雄心的工業戰略,目標不僅僅是開採和出口原礦,而是要打造一個從礦山到電池、再到電動車整車製造的完整本土供應鏈,一場名副其實的「鎳金時代」已經拉開序幕。


ree

產業深度介紹:從原礦出口到高附加價值鏈的蛻變


印尼的鎳產業策略核心,是一項被稱為「下游化」(Downstream processing) 的政策,簡單來說,政府的目標是將產業鏈從最低端的原物料開採,延伸至附加價值更高的中下游環節,如鎳鐵、硫酸鎳、電池前驅體,乃至最終的動力電池,實現這一目標最激進也最有效的手段,便是 2020 年正式實施的鎳礦石出口禁令,這項政策迫使所有希望獲取印尼鎳資源的國際公司,必須將其冶煉和加工設施直接建在印尼國內。


這項禁令如同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了數百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全球電池和礦業巨頭紛紛湧入這個千島之國,其中,來自中國的青山控股集團 (Tsingshan Holding Group) 是最早也是最大規模的投資者之一,其在蘇拉威西島 (Sulawesi) 建立的莫羅瓦利工業園 (Morowali Industrial Park)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鎳鐵生產中心。



緊隨其後的是全球頂級的電池製造商。韓國的 LG 新能源 (LG Energy Solution) 與現代汽車集團 (Hyundai Motor Group) 組成財團,投資超過 11 億美元在卡拉旺 (Karawang) 建設了東南亞第一座電動車電池工廠,這座工廠生產的電池,將直接供應給現代汽車在印尼的整車廠,該廠已開始生產專為東南亞市場設計的電動車型,此外,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中國的寧德時代 (CATL) 也已承諾投入數十億美元,與印尼國有礦業公司合作,打造一個涵蓋鎳礦開採、冶煉、電池材料、電池生產乃至電池回收的垂直整合項目,這些投資不僅帶來了資本,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成功因素分析:資源、政策與市場的三重驅動


印尼在這場全球供應鏈競賽中的迅速崛起,源於三大核心動力的完美結合:無可匹敵的資源稟賦、堅定果決的產業政策,以及潛力巨大的國內外市場。


首先是資源稟賦。印尼不僅鎳儲量全球第一,其鎳礦類型也特別適合用於生產電池所需的硫酸鎳,這種天然優勢使其在全球供應鏈的上游擁有幾乎無法被替代的戰略地位,在全球車企紛紛尋求鎖定長期、穩定的電池原料供應之際,印尼自然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其次是強硬且連貫的產業政策,鎳礦出口禁令雖然在初期引發了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貿易夥伴的爭議和訴訟,但印尼政府展現了非凡的戰略定力,這種被稱為「資源民族主義」(Resource Nationalism) 的策略,核心目標是將國家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工業發展能力和就業機會,政府透過提供稅收優惠、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為前來投資的下游企業創造了有利的營商環境,確保了政策的有效落地。


第三是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內需方面,印尼擁有超過 2.7 億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且中產階級正在迅速壯大,這為電動車的普及提供了廣闊的本土市場基礎,印尼政府也設定了到 2030 年電動車產量達到 60 萬輛的宏大目標,並推出了購車補貼等激勵措施,在外部市場方面,印尼作為東協 (ASEAN) 的領導成員,其產品可以更便利地進入擁有超過六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隨著東協各國對環保和永續發展日益重視,在印尼本地生產的電動車及電池將具備顯著的區域競爭優勢。


挑戰與風險:榮景之下的環境、社會與治理考量


儘管印尼的「鎳金」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高速發展的背後也潛藏著深刻的挑戰,尤其是在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方面,這些問題正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嚴格審視。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環境問題,印尼的鎳礦開採,特別是露天開採,對當地脆弱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此外,將紅土鎳礦加工成電池級材料所採用的高壓酸浸 (HPAL) 技術,會產生大量的廢料和尾礦,如何安全、環保地處理這些工業廢棄物,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和監管難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海洋和土壤造成長期污染。


其次是社會與勞工問題。大型工業園區的建設往往伴隨著土地徵用、社區搬遷等複雜問題,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當地社區的利益,考驗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同時,礦區和工廠的勞工安全標準、薪酬福利以及外籍勞工與本地員工的關係,也都是潛在的社會風險點。


最後,地緣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印尼的鎳產業鏈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來自中國的投資和技術,這種深度捆綁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使其容易受到中美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例如,美國推出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對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鏈來源有嚴格要求,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技術和資本,可能會使印尼未來在進入某些國際市場時面臨壁壘,如何實現投資來源的多元化,是印尼政府需要長遠考量的戰略問題。


宏觀經濟與社會背景分析


要全面評估印尼的投資潛力,必須理解其宏觀經濟和社會基本面,作為一個 GDP 總量超過一兆美元的經濟體,印尼是 G20 和東協的唯一成員國,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預測,在強勁的內需和商品出口的帶動下,印尼經濟將在未來幾年保持 5% 左右的穩健增長。


在外交和貿易關係上,印尼奉行獨立自主且務實的大國外交政策,與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及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都保持著良好的經貿關係,這種平衡策略為其吸引多元化的外國投資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從人口結構上看,印尼擁有顯著的「人口紅利」,其人口年齡中位數僅為 30 歲左右,這意味著一個龐大、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市場,然而,挑戰在於如何提升勞動力的整體技能水平,特別是在工程、技術和管理等領域,以滿足高階製造業的需求,印尼政府近年來持續加大對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人才培育仍需時日。


社會文化方面,印尼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擁有數百個民族和語言,雖然整體社會穩定,但投資者仍需理解並適應當地的商業文化和法規環境,近年來,印尼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打擊腐敗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在全球經商便利度排名中持續上升。


結論與展望


印尼政府圍繞其豐富的鎳資源所設計的工業化藍圖,是近代資源型國家尋求產業升級最為大膽和成功的案例之一,透過堅定的「下游化」政策,印尼不僅成功吸引了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前來投資,更為國家的長期經濟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印尼提供了一個參與能源轉型革命核心環節的獨特機會,從上游的永續礦業,到中游的電池材料加工,再到下游的電池和整車製造,整個價值鏈都蘊含著巨大的增長潛力;然而,這條機遇之路並非沒有荊棘。投資者必須將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風險作為其決策的核心考量,與可靠的本地夥伴合作,並密切關注全球地緣政治的動態。


展望未來,印尼能否在高速發展與永續發展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將是其能否真正從一個「資源大國」蛻變為一個「工業強國」的關鍵所在,這場在赤道附近上演的綠色工業革命,其影響力必將輻射全球。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