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速解】GAA 電晶體是什麼?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決戰 2 奈米的終極技術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10月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10月3日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過去六十年,晶片產業的信條是「把電晶體做得更小」。電晶體是控制電流的微型開關,但當它被縮小到原子級別時,就像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會不斷「漏電」,導致晶片過熱、效能停滯。這是摩爾定律撞上的最根本的一堵高牆。


GAA (Gate-All-Around,環繞式閘極) 便是推倒這堵牆的終極武器。這是一次對電晶體結構的顛覆性重新設計。如果說過去十年主流的 FinFET 技術,像是一個從「三面」包圍水管來控制水流的閘門;那麼 GAA 技術,就像一個能從「四面八方」將水管完全包覆住的精密閥門。

這種「全方位」的控制力,讓 GAA 電晶體能以近乎完美的精準度,切斷奈米等級的電流,徹底解決漏電問題。它是晶片邁向 3 奈米、2 奈米世代的入場券,也是三星、台積電與英特爾這三大晶片製造巨頭,未來十年霸權之爭的決勝點。誰能率先掌握 GAA 的量產,誰就能製造出最強大、最省電的晶片,主宰整個科技世界的未來。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開關為何關不緊?(FinFET 的極限)


要理解 GAA 的偉大,必須先了解它取代的對象:FinFET (鰭式場效電晶體)


首先,我們可以把一顆電晶體想像成控制河流(電子流)的「水閘」。水閘的「閘門」(Gate) 負責控制水的通行。在 2D 平面電晶體的時代,閘門只在河道的上方,控制能力很差。

為此,英特爾在十多年前發明了 FinFET。這個設計把平躺的河道,變成了像魚鰭一樣「立起來」的 3D 結構(這就是 Fin 名稱的由來)。閘門則像一個馬鞍,跨立在魚鰭狀的河道上,可以同時從「左、右、上」三個方向對水流進行控制。這次升級,讓摩爾定律得以延續了超過十年。

然而,當製程進入 5 奈米之後,FinFET 的極限來了。為了讓晶片更小,我們必須把這道「魚鰭」做得更窄、更短。但如此一來,閘門無法控制到的「河床底部」,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洞,大量的電子會從底部偷偷溜走。這就是「漏電流」(Leakage Current),它會導致:


  1. 電力浪費:晶片在待機時也在大量耗電。

  2. 晶片過熱:漏出的電流會轉化成廢熱,影響穩定性。

  3. 效能瓶頸:漏電問題限制了我們進一步縮小電晶體的能力。


FinFET 這個曾經的英雄,如今已成為晶片繼續前進的絆腳石。


它是如何運作的?(務必使用比喻)


GAA 技術的核心,是再一次改變「河道」與「閘門」的形狀,實現對電流的終極控制。


  • 第一步:從「魚鰭」到「奈米片」(From Fin to Nanosheet) GAA 不再使用單一的、垂直的魚鰭狀河道。取而代之的,是採用多層「水平堆疊」的超薄「奈米片」(Nanosheet) 作為河道。這就好比,把原本一個立體的長方體水道,換成了三、四層水平堆疊的、像千層麵一樣的超薄水道。

  • 第二步:從「馬鞍」到「完全包覆」(The "All-Around" Gate) 這是最關鍵的突破。新的閘門材料不再是跨立在上方,而是 360 度無死角地「環繞」住每一層奈米片水道。 這個結構,就像是把原本三面控制的馬鞍式水閘,升級成了可以從「上、下、左、右」四面同時施壓的「環形精密閥門」。當閘門關閉時,它會從四面八方擠壓每一層水道,不留任何死角,電子自然就沒有任何可以偷溜的路徑。


三星將其 GAA 技術稱為 MBCFET (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英特爾則稱之為 RibbonFET,但其核心原理都是一樣的:透過「環繞式」的結構,取得對電流最極致的控制權。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GAA 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對電晶體物理結構的根本性重塑,帶來了三大飛躍:


  • 最優異的漏電控制:環繞式閘極提供了最佳的靜電控制能力,能最大程度地杜絕漏電流,讓晶片在待機時極度省電。

  • 更高的效能與能效:由於閘門控制力更強,在「開啟」狀態下可以驅動更強的電流,這意味著在相同電壓下開關速度更快(效能提升);或者可以用更低的電壓達到相同的速度(功耗降低)。

  • 可變化的設計彈性:工程師可以透過調整「奈米片」的寬度,來客製化每一顆電晶體的特性,使其專門用於追求高效能,或專門用於追求低功耗。這種靈活性是固定高度的 FinFET 無法比擬的。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供應鏈解析)


GAA 技術是晶圓代工史上最昂貴、最激烈的戰爭,參賽者只有三位:


  1. 三星 (Samsung):最激進的先行者。三星選擇在 3 奈米製程就率先導入 GAA 技術,在技術路線圖上取得了名義上的領先。然而,據報導其初期量產的良率一直面臨嚴峻挑戰,這也影響了其爭取蘋果、NVIDIA 等大客戶訂單的能力。

  2. 台積電 (TSMC):市場的統治者。台積電採取了更穩健的策略,決定在其產量巨大的 3 奈米家族 (N3, N3E, N3P) 中,繼續使用成熟、高良率的 FinFET 技術。他們計劃在 2025 年的 2 奈米 (N2) 節點,才會正式導入 GAA。業界普遍認為,台積電雖然較晚,但有望憑藉其強大的執行力,實現更平穩、更高良率的量產。

  3. 英特爾 (Intel):誓言復興的挑戰者。英特爾將其 GAA 技術命名為 RibbonFET,並計畫在 2024 年底至 2025 年的 Intel 20A 製程節點上導入,這使其在 GAA 的量產時間點上,與台積電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20A 節點的成敗,被視為英特爾能否重返技術領先地位的關鍵戰役。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GAA 量產的難度是史詩級的,主要挑戰在於:


  • 製造工藝:如何精準地生成多層堆疊的奈米片,並在蝕刻掉犧牲層後,讓閘門材料完美地「環繞」填充進奈米片之間的微小空隙,這對材料科學和製程控制提出了極限挑戰。

  • 良率:極其複雜的步驟意味著更高的出錯機率。如何將這項新技術的良率,從實驗室階段提升到可供數百萬片晶片大規模量產的水準,是三大巨頭面臨的共同課題。

預計時程

  • 當前:三星 3 奈米 GAA 已量產,但規模受限。

  • 2025年:將是 GAA 技術的引爆點。台積電的 N2 和英特爾的 20A 將正面對決,蘋果、NVIDIA 等頂級客戶屆時會選擇哪家的 GAA 技術,將決定未來幾年的市場格局。

  • 2026年後:GAA 將成為所有高階晶片(手機 AP、AI 加速器、CPU)的標準架構。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目前最大的風險就是「量產良率賭局」。三星的搶跑能否換來後發優勢?台積電的穩健能否保證一次成功?英特爾的復興之路能否在此一役打響?任何一方在 GAA 的量產上遭遇重大挫折,都可能在未來 5 年的競爭中被對手遠遠甩開。


至於替代方案,短期內沒有。FinFET 的物理極限已定。長期來看,GAA 之後的下一代技術可能是 CFET (互補式場效電晶體),它將 N 型和 P 型電晶體垂直堆疊起來,進一步提升密度,但那至少是 5-7 年之後的技術了。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結論)


GAA 不僅僅是又一次的製程微縮,它是延續摩爾定律生命、支撐下一個十年運算需求的物理基石。從雲端強大的 AI 模型,到你口袋裡手機的效能與續航,都將由這場奈米級別的結構革命所決定。


對於投資人來說,GAA 的戰局是觀察半導體產業最核心的風向標:


  • 王者之爭的終極裁判:三大晶圓代工巨頭的技術領導地位,將由各自 GAA 節點的良率、效能和客戶採用情況來最終裁定。蘋果 A 系列晶片、NVIDIA 的次世代 GPU 會下單給誰,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 上游供應鏈的新機遇:GAA 的導入,需要全新的製造設備(如原子層沉積/蝕刻)、新的化學材料以及更精密的檢測工具。能夠提供這些關鍵產品的設備與材料商,將迎來一波巨大的成長機會。


掌握 FinFET,定義了過去十年的晶片格局;而掌握 GAA,則將定義未來十年的王者。這場圍繞著原子級「開關」的戰爭,才剛剛進入最精彩的階段。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