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速解】CoWoS 是什麼?解析台積電稱霸 AI 晶片的 2.5D 先進封裝技術

  • 作家相片: Sonya
    Sonya
  • 9月3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10月3日

秒懂重點:為什麼你現在非懂不可?


今日最強大的 AI 晶片,都不是由「單一」一塊巨大晶片製成,而是像樂高積木一樣,由一顆超強的「運算大腦」(GPU) 和數顆「記憶體高樓」(HBM) 組合而成。但問題來了:要用什麼東西把這些極度精密的樂高黏在一起,才能讓它們天衣無縫地溝通?


答案就是 CoWoS,台積電獨步全球的「高階晶片黏合技術」。CoWoS 的核心,是在這些小晶片(chiplets)的下方,墊一片比郵票還小、但佈滿超微米線路的「矽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這片矽基板就像一個超導體的迷你主機板,讓 GPU 和 HBM 可以背對背、肩並肩地站在一起,用數千條專屬通道光速傳輸資料。


若沒有 CoWoS 這門獨門絕技,NVIDIA 的 H100 或 B200 晶片就無法誕生,AI 革命的算力引擎也將熄火。因此,「CoWoS 產能」已成為全球科技業最關注的字眼,它的供給量不僅決定了台積電的營收,更直接掐住了整個 AI 產業的咽喉。



技術白話文:原理解析與核心突破


過去的瓶頸:為什麼不能只做一顆大晶片?


在過去,提升晶片效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功能都做在一顆「單體式」(monolithic) 的大晶片上,這就是傳統的摩爾定律。但這條路如今已走到瓶頸。


我們可以把它比喻成「烤一張超大的披薩」:


  • 傳統大晶片:就像要挑戰烤一張直徑五公尺的巨無霸披薩。整張披薩必須完美無瑕,只要上面有一個小角落烤焦或沒熟,你就得把整張價值數十萬的披薩全部丟掉。這種「良率」(yield) 問題,在晶片尺寸超過一定極限後,會變得極度昂貴且不切實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產業轉向了「小晶片」(Chiplet) 的設計理念。


  • 小晶片設計:這就像分開烤許多塊小的、完美的「特色披薩塊」。一塊是專門負責運算的 GPU 口味,幾塊是專門儲存資料的 HBM 口味。分開製造,每一塊的成功率(良率)都非常高。


但新問題來了:這些小披薩塊烤好後,該怎麼把它們完美地拼在一起,讓它們嚐起來就像是同一張披薩?如果只是把它們隨便擺在一個普通的大盤子(傳統封裝基板)上,它們之間的距離太遠,味道(數據)無法快速融合。


它是如何運作的?(務必使用比喻)


CoWoS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拼盤」問題而生的「智慧型超級拼盤」。它的名字其實就解釋了整個流程:Chip-on-Wafer-on-Substrate(晶片堆疊在晶圓之上,再封裝於基板之上)。


讓我們繼續用披薩來比喻 CoWoS 的三大步驟:


  1. 第一步:Wafer (晶圓) 這指的是在各自的晶圓工廠裡,分別製造出核心的「GPU 披薩塊」和「HBM 披薩塊」。這是整個流程的基礎原料。

  2. 第二步:Chip-on-Wafer (CoW,關鍵步驟) 這是 CoWoS 的魔法核心。它不是用普通的塑膠盤子,而是用一片本身就是由「矽晶圓」材料製成的、極度平整的「矽中介層」(Interposer) 當作拼盤。

    • 智慧拼盤:這片矽中介層上,預先用半導體製程蝕刻了數萬條比頭髮還細的「微米級溝槽」(金屬導線),就像一個佈滿超級高速公路網的迷你城市。

    • 精準擺放:然後,將烤好的 GPU 和 HBM 披薩塊,以極高的精度「黏」在這片智慧拼盤的指定位置上。GPU 和 HBM 上的數千個訊號接點,會與拼盤上的高速公路網完美對齊。

  3. 第三步:on-Substrate (oS) 最後,將這整個裝著晶片的「智慧矽拼盤」,再放到一個傳統的、較大的綠色「有機基板」(Substrate) 上。這個基板就像是餐桌,負責將整個晶片模組與電腦主機板的其他部分連接起來。


透過這個「矽中介層」的巧妙設計,原本獨立的小晶片,得以用極短的距離、極大的頻寬緊密溝通,其效能幾乎等同於一顆單體式晶片,卻完美迴避了製造巨型晶片的良率災難。


為什麼這是革命性的?


CoWoS 不只是一種封裝技術,它是一種實現「超越摩爾定律」(More than Moore) 的核心策略。


  • 實現極致的互連效能:矽中介層提供的互連密度和速度,是傳統有機基板的數十倍,這才得以滿足 HBM 對 GPU 的海量資料餵養需求。

  • 大幅提升製造良率:化整為零,分開製造再組合,整體良率遠高於製造一顆同樣複雜度的巨型單體晶片。

  • 賦予設計的彈性與經濟效益:設計師可以混搭不同製程的晶片。例如,最核心的 GPU 採用最昂貴的 3 奈米製程,而旁邊負責輸出入的 I/O 晶片,則可用較成熟便宜的 16 奈米製程,達到最佳的成本效益。


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誰是主要玩家?


CoWoS 及類似的 2.5D/3D 封裝技術,是當今半導體金字塔頂端的戰爭。


  1. 台積電 (TSMC):CoWoS 的發明者與絕對的王者。從基礎的 CoWoS-S,到為了容納更大晶片而生的 CoWoS-L 和 CoWoS-R(採用矽橋技術),台積電的技術組合拳讓其牢牢掌握著 NVIDIA、AMD 等幾乎所有高階 AI 晶片的訂單。其 CoWoS 產能是全球科技業的戰略資源。

  2. 英特爾 (Intel):最強的競爭者。Intel 擁有兩大王牌技術:EMIB(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和 Foveros(3D 堆疊)。EMIB 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它不像 CoWoS 需要一整片矽中介層,而是在需要高速互連的地方,巧妙地嵌入一小塊矽橋,被視為 CoWoS 的有力挑戰者。

  3. 三星 (Samsung):三星也推出了自家的 2.5D 封裝技術 I-Cube,並正在積極發展其 3D 堆疊技術 X-Cube,希望在此領域追趕台積電,爭奪高階 AI 訂單。

  4. 封測廠 (OSATs):如日月光 (ASE)、艾克爾 (Amkor) 等傳統封測龍頭,也在積極開發類似的技術,希望能分食中低階市場的訂單。


技術的普及時程與挑戰


CoWoS 最大的挑戰只有一個詞:產能


  • 產能瓶頸:CoWoS 製程極度複雜,需要特殊的精密設備,且生產週期長。隨著全球 AI 競賽白熱化,NVIDIA、AMD、Google 等巨頭對 CoWoS 產能的瘋狂搶奪,已遠遠超過台積電的擴產速度。這個嚴重的供需失衡預計將持續到 2025 年底甚至更久。

  • 成本高昂:由於其複雜性和所需的材料,CoWoS 的封裝成本極高,目前只有最高階的 AI 加速器、伺服器 CPU 等產品才能負擔。


技術演進:未來的 CoWoS 將朝著更大的封裝面積、更高的互連密度發展,並將與玻璃基板、共同封裝光學 (CPO) 等下一代技術深度整合。


潛在的風險與替代方案


市場最大的風險,是 AI 硬體產業鏈對於台積電 CoWoS 產能的「過度依賴」。任何影響台積電生產的因素(如地緣政治),都可能直接導致全球 AI 晶片斷供。


主要的替代方案來自英特爾的 EMIB。EMIB 的架構更靈活,理論上成本更低,如果英特爾的代工服務 (IFS) 能夠成功吸引到大客戶,將對台積電的 CoWoS 霸權構成實質威脅。此外,對於頻寬要求沒那麼極致的應用,更先進的扇出型封裝 (Fan-Out) 技術也是一種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


未來展望與投資視角


CoWoS 以及其所代表的「先進封裝」趨勢,是後摩爾定律時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晶片的強大與否,不僅取決於裡面用了多先進的奈米製程,更取決於用了多高明的「晶片樂高組合術」。


對於投資人來說,CoWoS 的賽局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洞察:


  • 台積電的護城河:CoWoS 不僅是營收來源,更是台積電捆綁高階客戶、維持其技術領導地位與高毛利率的戰略性護城河。其產能擴張的進度,是判斷 AI 硬體市場景氣的關鍵指標。

  • 供應鏈的雨露均霑:台積電為了擴充 CoWoS 產能而進行的鉅額資本支出,將直接嘉惠相關的設備製造商(如蝕刻、檢測設備)與材料供應商。

  • 挑戰者的潛力:英特爾與三星在先進封裝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客戶斬獲,是觀察產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的重要訊號。


在 AI 時代,算力的單位不再是單一晶片,而是一個由 CoWoS 緊密黏合的「超級晶片系統」。誰掌握了最先進的「黏合技術」,誰就掌握了打造 AI 帝國的鑰匙。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